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是電梯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歷史數據回歸分析顯示房地產投資與電梯需求相關性很高。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商業性房地產投資增速會有所放緩,但是“十二五”期間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將提升對電梯的需求量,同時大量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改造更換和出口都將推動我國電梯的產量。到2015年我國電梯產量有望突破75萬臺/年翻倍,其增長速度保守預測在20%左右。
現在電梯的行業的已經是規范化的發展,同時電梯技術也是有所突破和創新,以下是電梯招聘網整理的關于淺談中國電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僅供參考!
(一)電梯行業發展概況
1、電梯行業分類
電梯是指動力驅動, 利用沿剛性導軌運行的箱體或者沿固定線路運行的梯級(踏步),進行升降或者平行運送人、貨物的機電設備,包括載人(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等,屬于廣義的交通運載工具,已經成為城市內高層建筑和公共場所不可或缺的建筑設備。隨著電梯制造和控制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電梯外形外觀的革新, 電梯使用場景日益豐富。 按不同屬性, 電梯主要分類情況如下:
全球由于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在用電梯一半以上分布在歐洲及美洲,而有一半以上的新裝電梯是在亞太地區,地處亞太地區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國和消費國。 2015 年中國電梯保有量為 426 萬臺,約占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發達國家如英、美、日、德、法、意等國家電梯保有量水平已高達每 200 人擁有一部電梯,由于人口增長緩慢,其電梯保有量基本保持穩定,安裝維保業務已成為電梯行業重要收入來源。中國、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因電梯行業起步較晚,人均電梯保有量水平較低,但近年來其經濟增長迅速,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電梯需求增長迅速, 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新增電梯消費市場。
2、中國電梯行業發展概況
( 1)中國電梯行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梯行業相對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傩袠I起步階段: 1908 年,上海匯中飯店安裝了我國第一臺由美國奧的斯生產的電梯。 1932 年,上海大新公司安裝了兩臺單人自動扶梯。 1980 年以前,全國電梯年均產量僅有數百臺,行業發展較為緩慢,電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谕赓Y品牌壟斷階段: 20 世紀 80 年代起,自第一家瑞士電梯投資組建迅達電梯有限公司,外資品牌陸續通過獨資或合資方式進入壟斷國內整機市場,以固和搶占國內電梯市場份額。同時大量民營企業進入電梯制造工業,從為外資企業生產配套零部件開始,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消化技術,積累資本,改進經營管理水平,并逐步轉型為整機制造企業。
?、勖褡迤放漆绕痣A段:根據《建設機械研發 60 年的歷程回顧與前瞻》,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在上世紀 90 年代率先開發了中高速交流客梯、變頻調速無機房電梯、公交型自動扶梯等 5 種整機技術,并將技術提供給國內 30 余家生產企業,為民族電梯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進入 21 世紀,一批民族電梯企業在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提高,包括康力電梯、江南嘉捷、遠大智能、梅輪電梯等一部分具有一定規模的民族電梯企業迅速完成了從研發、設計、制造到安裝維保在內的完整業務鏈建設,尤其在中低速電梯產品方面,憑借較高的性價比,逐漸打破了外資品牌對我國電梯市場的壟斷。 通過學習外資品牌帶來的國際化技術標準、管理模式、經營理念,我國電梯企業實現了高起點發展。我國電梯技術標準和安全規范直接與國際接軌,基本消除了國產電梯進入國際市場的技術障礙,國內電梯企業已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2)我國電梯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我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梯消費市場, 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電梯企業來華投資。外資電梯品牌通過獨資或合資方式進入中國電梯市場,配置頂尖的設備,引進新技術,紛紛把生產重心和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谕赓Y品牌帶來的國際化技術標準、管理模式、經營理念,中國民營電梯企業實現了高起點發展,在技術、質量、管理、服務上快速步入了國際化行列。截至目前,世界上知名品牌電梯企業均在國內建立了獨資或合資企業, 我國已成為全球電梯行業競爭的主要市場。根據中國電梯協會統計, 2015 年外資品牌約占國內 54%的市場份額,國內本土電梯品牌約占有 46%的市場份額,我國電梯行業呈現外資品牌與本土品牌二元競爭的市場格局。
截止到 2015 年底,中國電梯行業共有整機制造企業 600 多家,備案的部件制造企業 200 家左右。國內電梯銷售市場呈現出金字塔形競爭格局,形成了四大梯隊:第一梯隊為三家合資企業,主要是奧的斯(OTIS)、上海三菱、廣州日立,約占 35%的市場份額。其中,上海三菱、廣州日立的產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產品,而奧的斯主要定位中低端產品。第二梯隊為十幾家外資電梯品牌,主要是迅達、通力、蒂森克虜伯、東芝、富士達等,約占 20%的市場份額。第三梯隊為康力、江南嘉捷、遠大智能、廣日電梯、申龍電梯、梅輪電梯、快意電梯、西繼迅達,東南電梯等優秀民族品牌,約占 25%的市場份額。第四梯隊為其他600 多家國內中小型民營企業,約占 20%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電梯保有量最大的國家,截至 2015 年年底,全國電梯保有量已達 426 萬臺。雖然我國電梯的保有量很大,但人均保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數的 1/3,中國市場遠未飽和。截止到 2015 年,中國人均電梯保有量為 26 臺/萬人,約為日本的 1/2,約為歐洲平均水平的 1/5,韓國的 1/6 左右。北京、上海兩大都市人均保有量分別達到 79 臺/萬人、 66 臺/萬人,但仍遠低于歐洲部分發達國家的一線城市,我國人均電梯保有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我國電梯市場仍有巨大潛力
盡管國內電梯產量、保有量增長較快,但市場需求仍有較大潛力。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截止到 2015 年底,已登記注冊的電梯數量為 426 萬臺,將近是全球電梯總量的 1/3,電梯的平均使用年限按 10 年計,保守估計則每年僅改造更新電梯需求量就有 10 萬臺,因此,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電梯市場。 我國電梯人均保有量較國外發達國家電梯人均保有量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雖然目前國家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宏觀調控,但廉租房、保障房等住宅的建設規模仍然較大,電梯的需求量將繼續增長;為了實現“無障礙”通行,大量的老舊樓房既有建筑改造需要加裝電梯, 大量的公共場所需要加裝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此外,全國將有多個城市要建設地鐵,地鐵項目電扶梯需求量較大??傊?,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內電梯行業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 隨著國內電梯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迅速提高和制造成本的相對較低, 國內電梯出口競爭力增強,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電梯出口連續增長,分別實現出口總量6.9 萬臺、 7.4 萬臺、 7.6 萬臺,分別增長 4.55%、 7.25%、 2.7%國際市場的出口前景給我國電梯行業創造了額外的發展空間。
4、行業內主要企業和主要企業市場份額
國內電梯行業企業較多,主要包括外資電梯企業和本土電梯企業。外資電梯企業主要系奧的斯(OTIS)、上海三菱、廣州日立、迅達、通力、蒂森克虜伯、東芝、富士達等;本土電梯企業主要系康力電梯、江南嘉捷、遠大智能、廣日電梯、快意電梯、申龍電梯、梅輪電梯、東南電梯等民族品牌。根據中國電梯協會統計, 2015 年外資品牌約占國內 54%的市場份額, 國內本土電梯品牌約占有 46%的市場份額。
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部分中小型電梯制造企業因不具備成本規模及技術優勢將逐步被市場淘汰,而擁有自主品牌、具有一定市場地位的民族電梯制造企業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
5、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經過多年的發展, 電梯整機行業已由外資壟斷演變為中外資企業充分競爭的狀態,行業利潤水平也由原來的壟斷利潤變為現在的充分競爭市場的利潤。外資品牌電梯企業憑借品牌及技術優勢,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近年來,我國民族電梯企業技術實力不斷增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在中低速電梯及自動扶梯產品領域的競爭力不斷加強,盈利水平也隨之提升。目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住宅建設、商業地產及地鐵、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仍將保持較高水平,電梯產品的市場前景良好,行業毛利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二)行業技術水平與技術特點、行業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的特征
1、行業技術水平與技術特點
電梯產品作為機電一體化的特種設備,是機械裝置、電力驅動和計算機控制的集中體現。電梯整機的核心技術集中在驅動技術和控制技術,電梯產品的更新換代的標志也是這些關鍵技術的升級。目前,電梯主要采用的驅動和控制技術有VVVF(變頻變壓調速)驅動技術、智能變頻控制技術等。
目前,我國主要電梯企業電梯整機的技術水平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民族品牌和外資品牌電梯差距主要集中在垂直升降電梯的高端產品,例如在 4 米/秒以上的高速垂直電梯、新概念電梯技術的應用上。
2、行業的經營模式
(1)以銷定產的行業經營模式
電梯產品都是根據客戶訂單的參數要求生產的非標準化產品。電梯產品的生產必須根據其所配套的建筑和客戶的不同需求來決定, 電梯生產企業接到客戶訂單后,利用其整合技術,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進行產品設計,以訂單為依據組織部件采購、制造、發貨運輸、安裝和維保。由于客戶訂單多為定制化產品,使得電梯行業形成了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
(2)整機制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協同發展的模式
電梯整機涉及的零部件較多, 整機制造商主要以總裝集成方式生產其品牌整機產品,而部分零部件則依靠外購或外協。電梯整機制造商向專業零部件制造商外購或外協零部件已成為行業內企業發展的基本模式。整機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通過明確的分工體系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并且通過專業化生產有效地提升了行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的質量。配套零部件的專業化生產對提高電梯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電梯整機制造企業正逐漸向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其他零部件外部協作甚至全球采購的模式發展。
(3)電梯綜合服務能力日益重要
目前我國內外資電梯廠家自維保比例都比較低, 國內電梯企業還是以制造為主,維保收入在電梯企業總收入占比不到 10%。大部分電梯企業由于服務網絡還不健全,服務能力較弱,服務環節可控的安裝、保養比例不高;或由于其人力、裝備、服務、保障等能力受到制約,缺乏完善服務體系的核心技術,沒有形成自主的安裝維保服務體系。因此,大部分企業一般采用委托當地有資質的經銷商或其他單位承擔安裝及售后的維保工作。
電梯產品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適性除了取決于電梯產品的制造外,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安裝、維修和保養服務的質量。隨著電梯維保市場的需求增長,維保收入將成為電梯行業新的增長點, 電梯維保由大量第三方維保公司負責逐步走向由廠商專業化維保為主成為趨勢, 我國電梯制造企業將日益重視電梯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
3、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特征
(1)周期性特征
電梯市場需求受國家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影響較大;同時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有關產業政策的調整也會影響電梯行業的供求狀況。由于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房地產投資對行業需求的影響相對較大,固定資產投資的周期性使得電梯行業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但從中長期來看,城鎮化建設、老社區改造等新政策的出臺又為電梯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電梯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趨勢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2)季節性特征
電梯行業具有較為明顯的季節性。受中國的傳統節日,以及商場開業、住宅樓盤交付等多重因素影響,電梯整機制造企業一季度為銷售淡季,三、四季度為銷售高峰。因此銷售、交付、安裝主要集中在三、四季度完成。
(3)區域性特征
我國電梯行業表現出一定的區域性。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發布的資料顯示,中國電梯整機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中長三角地區電梯生產總量已達全國半數以上,電梯行業呈現出顯著的區域性特征。
此外,由于電梯需要大量的零配件企業配套,要求周邊的工業體系完整,所以我國電梯業的生產中心主要集中在長三角、 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等三大經濟圈,特別在長三角地區形成了電梯行業的生產基地,匯聚了國內外的眾多電梯企業,尤其是江蘇和上海,整機和配件企業數量眾多,形成了一個以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為中心的電梯、扶梯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已經列入江蘇省100 個重點培育產業集群。電梯銷售的區域性特征與生產情況類似, 華東、華北、華南三個地區的電梯銷售占總銷量的 70%左右,集中于長三角、 珠三角和京津地區的大城市。
(三)行業發展趨勢
1、智能制造成為電梯企業的轉型改革方向
2015 年,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國務院下發《中國制造 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明確提出我國制造業應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強質量品牌建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中國制造跨越式發展,實現制造業強國的夢想。其中機器替代、自動化生產線成為未來中國制造發展趨勢,以智能機器為代表的工業 4.0 將極大地改變眾多傳統行業的生態。
未來,在“中國制造 2025”的推動下,智能化將成為電梯企業轉型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在電梯制造過程中,電梯企業要實現智能化轉型,需要促進電梯制造技術改造升級,實現對現有生產設備及技術進行升級改造,積極探索電梯領域智能化工廠的建設,讓電梯產品在自動化、智能裝備領域得到更大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電梯的智能化水平決定電梯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優劣,也是行業進步的關鍵。電梯企業要加大在智能化、高端技術領域上的投入以及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才能不斷升級電梯體系智能化水平,實現產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及服務智能化, 從而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提升行業競爭力和民族電梯品牌地位。
2、物聯網推動電梯安全監管的智能化實現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已逐漸滲透到社會經濟民生的各個領域, 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創新中發揮關鍵作用?;谛乱淮畔⒓夹g的綜合應用,物聯網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改善社會服務與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物聯網在交通行業(車載 GPS)、電力行業(電網監控)、改善民生(食品安全)等領域已有廣泛的應用,而在電梯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隨著電梯保有量的增加,對電梯安全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龐大的電梯保有數量,如何降低電梯安全事故率,成為監管部門、電梯企業和用戶亟需解決的問題。物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近年來在電梯安全監管中逐漸嶄露頭角, 電梯物聯網通過配置具有運行參數采集功能的數據系統,實現電梯安全的智能化監管。未來,通過建立電梯信息交流網絡將每一臺電梯的實時運作信息和各關鍵指標參數上傳互聯網, 由電梯制造廠商或其他負責機構統一管理實現信息共享信息交流。
淺談中國電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
物聯網技術和電梯體系的結合,可有效解決電梯安全監控問題,體現我國電梯產業技術智能化的發展走向。物聯網技術在電梯領域的應用對打造電梯信息化系統,實現電梯安全監管智能化,推動電梯行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夠使電梯整機企業、質監部門、維保企業、配件企業、物業企業、電梯乘客和房產企業之間進行有效的信息和數據的交換,從而實現對電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電梯運行的可靠性。一方面電梯一旦出現故障可以及時發現,并且可以通過利用大量的電梯運行數據輔助分析故障原因,提高維修效率;另一方面在電梯運行過程中對關鍵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如果某些參數出現異??梢蕴崆熬S護提前處理,避免電梯故障的發生,有效提高電梯安全性,保障乘客安全。因此,電梯物聯網成為多家企業安全維修新的利潤點, 將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將物聯網技術引入到電梯體系中,也是未來電梯后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3、電梯行業的不斷發展要求電梯企業提高維保服務品質,實現服務產業化
電梯具有較高的安全要求,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廠,總裝配在工地現場進行,通過機械零部件間的裝配和機械裝置與土建結構間的銜接完成安裝, 但精心的制造和安裝不能完全保證無故障運行,其運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維修保養。
目前我國的電梯維保市場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各維保企業服務水平不一。2013 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規定電梯的安裝、改造、修理, 必須由電梯制造單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應許可的單位進行。在國家政策支持以及電梯保有量激增和老齡電梯數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以維修保養安裝為特征的電梯后市場已經成為行業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 電梯的售后服務已經成為未來電梯企業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 電梯維保由大量第三方維保公司負責逐步走向由廠商專業化維保為主成為趨勢。目前主流電梯制造企業積極推進服務產業化,紛紛建立以營銷服務為主導的服務網絡,網絡建設由原來的大中型城市向中小城市市場延伸。制造業和服務業并重的發展模式是電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4、電梯行業未來朝“綠色節能”和“安全”方向發展
伴隨著中國綠色建筑的高速發展, 打造高性能綠色產品已經成為電梯產業未來發展方向,以綠色科技推動行業發展成為電梯行業新的研究方向。市場對新一代的綠色電梯、節能電梯和智能電梯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要求電梯節能、減少油污染、電磁兼容性強、噪聲低、長壽命、采用綠色裝潢材料、與建筑物協調等。建筑產業化和綠色建筑的發展, 對電梯提出了安全節能環保及注重上下游產業協作等新要求。此外,電梯安全隱患和事故多發提升對電梯生產的安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也將更加嚴格執行以保障電梯運行安全。由中國國家標準委制定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國家標準于 2016 年 2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這一新國標填補了多年來國內外電梯行業缺少電梯報廢相關標準的空白。該標準規定了“安全保護裝置、緊急救援裝置、井道安全門和活板門、驅動主機、轎廂、層門和轎門、電氣控制裝置”等 13 項對電梯安全運行影響較大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未來一段時間內“綠色節能”和“安全”將成為電梯行業發展的兩大關鍵詞, 節能安全技術領域的進步均會迅速在電梯產品中得到體現。
5、電梯產業集群效應顯著,產業結構布局加速向健康方向發展
從產業布局上看, 中國電梯整機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其中長三角地區電梯生產總量占全國的 60%以上,整機和配件企業數量眾多,形成了一個電梯、扶梯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隨著我國電梯行業不斷發展,行業已進入洗牌期, 市場競爭機制和產業政策變化促進了產業結構布局加速向健康方向發展。部分品牌企業及時審時度勢,投資區域指向中西部地區并陸續投產,使產業區域布局更加合理?;谠瓉淼拈L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東北地區三大集中產地,新增了中西部新的制造基地。在整機制造企業的帶動作用下,零部件企業一同跟進,一個新的中西部電梯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6、試驗塔和維保規范政策將加速電梯行業集中度提升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城市空間在往縱向發展,高層建筑的比例不斷增加,未來對于大容量、超高速的電梯需求有增無減,這意味著對電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更高要求。目前 400 多家電梯整機制造商中只有一半擁有試驗塔,電梯安全存在隱患。 2014 年 5 月 1 日,電梯行業的“試驗塔新政”即《關于加強電梯制造安裝改造維修許可和型式試驗工作的通知》正式實施,“試驗塔新政”要求電梯制造單位應當在其制造場地擁有相應高度的電梯試驗井道以及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的組裝、調試區域,試驗井道應為本單位自有。此項政策意味著電梯生產企業需要擁有自己的試驗塔設施。未來試驗塔設施的有無以及先進與否將成為招投標過程中重要參考指標, 擁有更高的試驗塔以及能夠進行更高速度測試的電梯企業將會擁有更大競爭優勢。
另外,電梯維保政策要求電梯維保應由廠家或者其委托的單位進行。目前電梯事故 60%左右由維保不當造成, 70%維保市場被低價競爭的第三方維保占據。維保規范政策全國推行后,電梯廠家自維保比例將大幅提升,大批第三方維保公司將退出市場;維保市場將擺脫低價競爭,安全與質量第一,維保價格將上升,維保市場空間將加速增長;網絡布局完善的電梯企業受益,沒有網絡和品牌的內資企業將進一步遭到洗牌。因此, 試驗塔和維保兩大政策將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尤其是內資集中度提升。